亮化設計如何展現古建筑神韻
精致的蘇州園林、古樸的客家土樓、巍峨的高原廟宇、壯觀的沙漠古城,其中獨具特色的人字形屋頂、青磚灰瓦、精美的浮雕等,縱使歲月的痕跡斑斑,仍能透析出中國古建筑獨特的古典韻味以及豐富的東方文化內涵。古建筑承載著一個城市甚至一個朝代的歷史,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而現代亮化設計師通過結合燈光的藝術,賦予了古建筑新的生命力,在黑夜中更好地展現建筑的特點和輪廓。
區別于現代化建筑,作為歷史文化遺產的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在對其進行亮化設計時需避免因亮化產生的損害。這對于亮化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運用怎樣的亮化設計表現手法才能更好地展現古建筑特色?
以“面”展現整體光感
從“面”呈現古建筑特色,是目前亮化設計師在古建筑亮化項目中使用的主要表現手法。
上海禪影亮化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倪楨表示,對于新建的仿古建筑,通常會要求“見光不見燈”,因為既然是仿古建筑,亮化也要盡量仿古,與仿古建筑相結合,燈具不能外露。“個人建議不用過多表現建筑的細節,應該表現建筑的大面,而不是現在所謂的‘逢柱必打,逢線必勾’。因為中國建筑中有太多雕梁畫棟的細節,如果每個都要細細照亮,燈具難以全部隱藏,我們只需將建筑本身的體量表現出來即可。”
“透過不同的燈光強度,產生光影對比,使其在夜間自然產生‘立體感’,進而塑造整體的夜間氛圍。”袁宗南亮化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袁宗南同樣著重在“面”的呈現。
在相應的燈具選取方面,倪楨推薦選用大型投光燈,或者使用那些能與建筑結構相匹配并有效隱藏的線型類產品去表現。值得注意的是,燈具的隱藏需要盡早與建筑設計師確認預留安裝節點。
在現實的項目中,大多是仿古建筑,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院亮化所所長朱劍修表示,這類建筑的亮化設計有更多的空間:一是燈具小型化,做好隱藏,通過漫反射光顯示建筑的主要構件;其次是根據古建的功能、或者結構主要特色來突出表現,予以透光。三是根據場所做些投影,燈光秀,增加場所的表情和氣氛,適應現代人審美需求。
以尊重及保護歷史文化為核心
對于從屬歷史文化遺產的古建筑,表現手法與仿古建筑大致相同,但由于其本身蘊含著巨大的歷史價值,在亮化設計中應以尊重及保護為前提。
倪楨表示,對于重點歷史保護建筑的亮化設計,不管出于怎樣的亮化目的,首先要從保護建筑的角度出發,盡量減少固定在建筑本身的燈具。
袁宗南亦強調,將燈具固定于古建物上是不尊重文化的行為。
另外,傳承多年的每一種中國古建筑都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對其加以亮化設計,要求設計師需事先多方面了解古建筑的歷史背景,根據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風格、結構特征、飾面材料、裝飾圖案以及所處的環境,抓住古建筑亮化的部位,充分展示古建筑的經典文化價值。
“在古建筑中,每塊木頭都是傳奇,每棵樹木都有記憶,每塊磚石都有沉淀,每副楹聯間都有深意,每塊牌匾都有祈愿。想著它穿越時空彌久的魅力。我們懷著敬畏之心,仰慕之情。因為每處建筑都有思想,每個宅子都有人生,不僅是一個家族的思想和文化,見證了時代傳奇,是生活的記憶,是文統的象征。我們今天重新看它,是因為走向未來,時刻提醒自己家園不是鋼筋混凝土的堆砌物,而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朱劍修句句道出了對古建筑蘊含的濃厚情懷,他強調,對于歷盡風雨滄桑的古建筑,特別是歷史文保建筑,應該從保護的角度來設計,主要是功能性亮化,即從遠觀視角,投光顯示輪廓。
此前很多中國古建筑的亮化設計,經常采用勾邊的亮化手法,把建筑的輪廓用亮線勾勒出來,但輪廓燈的效果只是突出燈的本身,而不能體現出建筑的層次、細節、色彩等內容。遠距離投光的表現方法運用光影的層次和不同的光色展現出建筑的特色,同時營造符合的氛圍。
“以虛襯實”展現庭院空間
“以虛襯實”是針對庭院類古建筑亮化設計的一種表現手法。現代建筑多為三維塑像體形式,為建筑做亮化就是往建筑物本身投光,建筑的夜景是以實體型的形態體現;而中國古建筑大多以庭院為基本單元,由院子組合而構成建筑群,因此亮化需要表現的對象實則是院子,設計師需要通過對圍合院子的此類古建筑進行亮化設計,盡管建筑被照亮,但所要塑造的卻不是它們自身,而是被它們圍起來的庭院。即照亮的是實體的建筑,表現的卻是“虛”的庭院空間。
“對于建筑環境亮化來說,亮化與建筑及環境理想的關系就是融入,融于無形。月光景是夜景的高境界。”南京基恩亮化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專注于古建筑、現代建筑亮化特色燈具的研發,已為無數座中國古建筑“添新衣”。對于其中的亮化表現手法,基恩董事長陸章從眾多案例中總結道,“我在古建筑夜景亮化中常用手法就是:結構化亮化─── 化整為零的泛光亮化。簡單歸納就是三結構,即:燈光刻畫結構、燈具融入結構、安裝貼近結構。”